首页 » 学院动态
理论学习
【红色档案·英模】刘伯坚: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十一)
发布时间:2021-09-19

微信图片_20211008203931.jpg

刘伯坚,四川省平昌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刘伯坚1895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巴州府(巴中市)江口镇(平昌县)一个商人家庭,原名刘永福。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把名字改为刘伯坚,鞭策自己做一个顶天立地、济世救国的好男儿。1920年赴欧,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当时,西欧正经受十月革命的冲击。刘伯坚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细心研究西欧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11008204050.jpg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左一)和刘伯坚(右一)在绥远五原誓师大会上

1921年初参加由赵世炎、李立三组织的劳动学会,与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领导了以争生存、求学权为主要内容的“二八”运动和6月的“抗拒中法大借款”,9月的“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重大政治斗争。并在机关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上发表文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同年,加入了周恩来、赵世炎发起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6年9月,刘伯坚随冯玉祥回国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即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刘伯坚等人的推动下,接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举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师”,宣布脱离北洋军阀政府,改西北国民军为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并在此后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微信图片_20211008204159.jpg

为了振奋涣散的军心,刘伯坚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亲自拟写《五原誓师词》。为改造这支旧军队,刘伯坚帮助冯玉祥整肃队伍、严明纪律,废除了旧军队中打骂士兵等恶习,并提出“革命政治化”“军队与民众相结合”等口号。闲暇时他常常深入连队,与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谈心谈话、打成一片,深受官兵们爱戴。

整肃队伍的同时,刘伯坚还在五原、包头、银川等地开办了多处军政干部学校,招收进步青年学生、下层军官和有文化的士兵入学。通过短期训练,学员们的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此后,部队很快发展到20余万人,在转战甘、宁,挺进陕西中取得节节胜利。而中共中央派遣刘志丹等200多名干部也都在刘伯坚的统一安排下分配到各部队,担任政治工作干部,取得了良好成绩。

微信图片_20211008204237.jpg

1933年,刘伯坚(左四)与红一方面军部分领导人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与共产党决裂,在军中进行“清党”,刘伯坚被迫离开冯玉祥部队。1928年,刘伯坚重返苏联学习军事,前往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还出席了中共六大。学习结束后,刘伯坚回到中央苏区工作,曾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两年后,他回到祖国,先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中革军委秘书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

微信图片_20211008204237.jpg

革命岁月

1930年,他回到上海,翌年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此时,蒋介石将中原大战中被他打败收编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调到江西“剿共”,并由中央军在后面督战。这种“一石两鸟”的毒计激起西北军官兵极大愤慨。中央军委马上派刘伯坚主持策反工作,终于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动,并编为红五军团;刘伯坚随后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

微信图片_20211008204902.jpg

刘伯坚办公室所在地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刘伯坚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积极组织留守部队,在于都河多处架桥,为主力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护送中央红军主力渡河长征。20万国民党军队将留下的3万红军压缩到赣南一隅,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在几个月后才接受陈毅的建议,下令分路突围,开展游击战,可惜为时已晚。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中央苏区的形势急剧恶化。1935年2月中旬,坚守根据地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赣南省委机关与部队,被敌人压缩围困在狭小的于都县南部山区,陷入非常严重的境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项英、陈毅决定分五路突围,刘伯坚奉命率部断后。

微信图片_20211008205008.jpg

刘伯坚与妻子王叔振

完成任务后,3月3日的午后,刘伯坚率领机关和部队,准备突围到粤赣边境游击区。苦战一天一夜,军区司令员蔡会文最终率部分队伍冲出五倍于红军的粤军包围圈。4日上午,刘伯坚率部冲杀到牛岭附近,为掩护政治部的一些小战士,不幸左腿负伤,昏倒在地。十几岁的小红军战士谢有才用尽全身力气背着他走,刘伯坚醒来后说:“小鬼,谢谢你,不要背我。冲出去要紧,多冲出一个人,多添一份革命力量!”这时,冲过来一个大个儿战士,将刘伯坚背到一个小山包上。蔡会文找来医生和担架,派人连夜冒雨把刘伯坚抬到信丰塘镇附近的山岗树林中隐蔽起来。拂晓时分,突然枪声大震,敌人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刘伯坚翻身下担架,拔出手枪,一步一颠向敌人逼近。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刘伯坚不幸落入敌手,壮烈牺牲,时年40岁。


人物评价精选:1938年毛泽东在为刘伯坚碑文题词:“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评价刘伯坚说:“刘伯坚他工作认真废寝忘食,工作有特殊成绩我很佩服他。”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刘伯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